
新华社台北10月4日电标题: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展吸引众多嘉宾,中华文化传承不断发展。
新华社记者 周文琪 齐显慧
“妈妈,你看,画里有很多山,这里还有一个渔夫。” “是的,这是一幅传统山水画,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。” 4日,在《富春山居图》前,台北市民李女士父子分享绘画感受。
今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,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系列特别展览来庆祝。 4日,系列特展“重头戏”——ES节“甲子万年”百年特展正式启动,精选百余件展品,覆盖书画、文献、古籍、文物、档案和数字作品。
记者发现,上午8点30分,距离开馆还有半个小时,不少售票门前就排起了长龙。还有人拿着小册子,讨论着应该关注哪些节目。
特展一开始,听众就聚集在各种展品前仔细欣赏。其中,最受欢迎的展品是元代画家《黄公望富春山图》的《无用诗卷》。面对这幅代代垂下的名画长卷,络绎不绝的观者驻足细看。
聊完这幅画的细节后,李女士对儿子说:“这幅画是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创作的,我们也去那里玩过,你看看这幅画是不是很像。”儿子又看了一眼这幅画,兴奋地说:“是啊,他画的看起来像这样。”
最近推出的特展“宋代——故宫宋版书籍一览”也很受欢迎。两期特殊的“看宋”表达共展出98本印刷书籍。所展示的50本古代印刷歌曲书籍中,有19本是独一无二的副本,具有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
最早展出的经典之一是宋孝宗年间在眉山出版的宋代文学家苏轼的《苏文仲公奏记》。这本书开篇宏大,纸张洁白,字体简洁明快,字迹密密麻麻。
基隆的刘先生拿着相机在展品前拍照留念。 “我很喜欢苏轼的诗,也能写下一些,所以今天特地来这里看这部作品。11月,《黄州冷食帖》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,我会回来的。”他说。
仇英的《明代画家《汉宫春晓》以汉代为时间和空间背景,清晰地描述了当时宫廷的闲暇活动。台北故宫博物院特意以古画动画的形式复活了这幅画,让观众更清晰地欣赏其中的细节。
“再见,宝贝,这是一个拿着扇子在捉蝴蝶的小女孩。” “哈哈哈,是啊,确实很有趣。”面对这部动画的古画,台北市民王女士牵着女儿的手,开心地笑了。
2025年10月10日至2026年1月7日,作为节日活动之一,“千年神遇——北宋西苑相聚传说”特展也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。特别展览聚焦于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文人聚会之一的西苑聚会。浓缩的展览包括苏轼的《约会赤壁赋》、《紫树松风阁诗》《黄庭坚》、米芾的《蜀素帖》、李公麟的《五马图》等口径和绘画力作。
徐先生是台北的新公民,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。他曾到过苏州,对当地体现古代士大夫统一的园林和格调高雅、唱腔柔美的昆曲印象深刻。
看完台北故宫的展览后,徐先生告诉记者:“展览不错,但我还不够好。这个月我想看看能不能买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门票,如果买到了,我想用几天时间再去一次北京。”
(编辑:崔一戈、贾文婷)
分享这么多人都能看到